团委空间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 团委空间

【学生活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1-09-13 09:50:07.0

2021年9月12日,北京市第43中全体团员在团委苑丹丹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位于西城区魏染胡同的京报馆旧址,一起聆听革命故事,感受百余年前新闻战士邵飘萍铁肩辣手的卓然风骨。

图片1.jpg

从熙熙攘攘的菜市口十字路口拐进幽静的胡同里,步行不到10分钟,青砖灰瓦间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这是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曾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哨——京报馆旧址,同时也是邵飘萍故居。

图片2.jpg

邵飘萍(1886.10.11年~1926.4.26年)谱名新成,又名镜清、振青,笔名飘萍。祖籍浙江东阳大联乡紫溪村,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金华市区谯楼巷(鼓楼里芝英考寓)一个贫民之家,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曾任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政法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也是“五四”运动发起人之一。

京报馆坐东朝西,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临街立面用西洋式砖壁柱装饰,大门处加古典柱式门廊,楼门上方中央镌刻“京报馆”3字。《京报》是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出版的进步报纸,由邵飘萍于1918年创办,1920年9月迁至现址。短短600米长的展陈线路,涵盖了10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特别是党的报刊事业的发展历程。人们可以看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以《新青年》《京报》为代表的大量进步报刊,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报、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等,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北京日报》等为代表的北京地区报纸的发展情况。透过一人一报一馆,追寻先辈的足迹,进一步唤起初心。

图片5.png

图片6.jpg

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不渝跟党走,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的团员们在邵飘萍铜像前,高举团旗重温入团誓言,心情无比激动。

图片7.jpg

“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当习总书记说出这句话时,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自信。雄关漫道,万水千山,我们将携着一颗赤诚的心,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为时代唱响凯歌。我们将矢志不渝跟党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图片8.jpg

图为高一1班牛子萌同学向同学们讲述邵飘萍事迹

中国共产党人100年来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坚守和实现自己的信仰、目标,不忘初心代代传,久久为功久久红。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也应该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成为: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图片9.jpg

小小印章,铭记在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

图片10.jpg

京报馆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