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讯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资讯

耕耘线上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发布日期:2022-06-03 07:55:14.0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正如《礼记》中所说的,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只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及时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成为疫情时期最合格的“语文主播”。五月份,因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又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相较于两年前的线上教学,这一次语文组的老师们少了一些慌乱与迷茫,更多地将自己在“线上时代”不断学习到的优秀教学经验付诸实践。

组内无论是区学带、区骨干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都努力在线上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长,积极创设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境,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力争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通过不断提升个人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技能,课前精心备课,课上设计丰富的语文活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反馈形式,发挥教师的引领、启发、点拨的作用,努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线上语文课堂。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补充“能量”,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时广泛地交流、深入地研讨,不断改进调整线上课堂教学方式,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精心备课,有效配置教学资源

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在备课上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不但要对教材讲授的内容精心备课,还要根据学生在线上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讲课的方式方法,我们互相启发,变换思路,借助不同的平台,充实课堂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初二年级第六单元为重点文言文单元,初二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和学习教研活动中介绍的单元教学策略,集中讨论每节课讲授的重点,将课内外练习匹配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毕业年级则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加强集体备课,初三年级一模之后,初三备课组贾春霞、王昶、张路三位老师一方面查找问题,一方面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初三备课组原计划二模前复习完必考古诗文阅读,于是三位老师聚焦22篇文言文,每人7篇,负责准备PPT、学生练习学案及答案。然后上传到备课组群内,资源共享,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质增效。在复习文言文阅读的同时,依然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每天一位老师负责一份默写测验的拟题;每周学生完成一套成题,张路老师负责把老师课上的讲解版梳理好。高一必修下第八单元的四篇文言文均为议论性文体的文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需要有对背景资料的了解作为阅读基础,因此对我校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高一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和区教研活动资料学习,剪辑了北师大康震教授的《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变法和苏门三父子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课下观看,为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搭建了台阶。

1、各备课组集体备课.jpg

备课组集体备课

二、创设情境,生成活跃的师生对话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上网课,但时空的距离不能阻断师生信息交流和情感的传递。语文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实现师生间的流畅交流与无障碍沟通。在讲授《海底两万里》时,初一年级的许曼老师为学生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初二年级的沙宇老师利用“腾讯会议”与学生一对一面批作文。在前一周的周末通过共享文档让学生自主预约早晨、中午和晚上的碎片化时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仅两周时间,就给64名学生“面对面”分析了他们的作文,让学生明确了自己审题方面的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的方面,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高二年级的刘静怡老师线上授课时制定了积分计算学分机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高二年级方建鸿、姚芸两位老师在讲授林觉民的《与妻书》时,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位革命先烈崇高的家国情怀,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了相关影视作品的节选部分,并配合以此信为背景创作的歌曲——《诀别》一起播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很快走进了文学作品的情境。在课后,教师又在班级学科群中上传了央视“见字如面”节目中张锡祜烈士给父亲张伯苓的家书(遗书)的诵读片段,作为课堂阅读的延伸拓展。

2、康震讲座、与妻书歌曲拼图.jpg

备课时背景资料剪辑整合

3、许曼老师海底两万里.png

《海底两万里》师生互动解读

三、注重反馈,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线上教学,课后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初二年级的王珏颖老师和沙宇老师不仅利用“班级小管家”收集学生的测试答案,及时给学生反馈, 还用小管家收集学生的随笔,在评论区给出评价和加油鼓劲的话,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了与学生的交流。高二备课组的吴艳红、刘静怡两位老师非常重视课上测试,课后作业两个方面,在课上教师通过作业簿小程序,把课堂知识变成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进行课堂检测,对所学知识及时落实。布置多种多样的课后作业,例如录制视频背书、讲题 、让学生写思维导图等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通过组会的交流,很多老师都借鉴了这些做法,通过学生录制视频的方式落实古诗文的背默任务。

5、高二思维导图作业.png

《阿Q正传》思维导图作业

6、学生背书作业拼图.jpg

学生上传录制的背书视频

7.1、沙宇作文预约面批表.png

7.2、沙宇互动批注.jpg

教师一对一面批作文的计划和线上辅导批注

四、不断学习,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在疫情的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成为了必然,我校各年级统一使用腾讯会议平台授课,这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无疑是新的挑战。语文组的老师们通过校内线上巡课,走进各个线上课堂,向年轻人学习app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在组会上及时分享自己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技巧和方法,逐渐完善和丰富着课堂内容呈现的形式。课前考勤统计、ppt标记、举手发言、提问转盘、班级小管家作业提交批改等等操作,不仅提升了学生在线学习反馈的效率,也方便了老师们及时总结梳理个人教学效果,为根据学情调整线上教学的思路和方式提供了依据和保障。线上教学的特殊交互方式,除准备教材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关注如何运用手中所有的设备发挥最大的交互性。比如赵然老师和沙宇老师充分利用互动批注。戴兵老师运用多个设备备课、授课,在课堂讲练时关注及时反馈,默写当场评判,当场改错。初三年级的贾春霞、王昶、张路三位老师连续使用“问卷星”进行课前小测,以选择题为主,测试文学常识、古诗理解等,学生和老师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反馈。通过数据反馈,老师可以迅速查看得分率低的题目,还可以了解重点学生的具体失分情况。初二年级的沙宇老师也利用“问卷星”了解学生进行线上语文学习的困惑与需求,及时利用反馈的数据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

这些技术手段在紧张的高三课堂的运用更进一步提升了复习课的效率。郭春娟、王晶老师课上利用作业登记簿限时练习25分钟,发布试题,定时定量。在学生给任务复习阶段,老师同一时间抓紧批阅,当堂讲评;并借用PPT、视频剪辑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作答情况。而在模拟考中,两位老师也用足用好一起教育平台的分析数据,抓重点有针对性讲评,集体分析范例,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话,避免一言堂。

8、戴冰老师运用多个设备.png

多机位线上教学

9、初三年级利用班级小管家.png

多形式的作业反馈

五、教学研讨,吸纳与借鉴共同提高

疫情期间,老师们线上教学的任务繁重而琐细,但大家仍能合理安排好各自的教学工作,积极投身市区教研活动,并在教研组会上定期对自己的收获体会进行总结交流。在期中质量分析会上,初高中年级老师对文言文教学投入大产出小的问题交流了切身的感受。对于文言文教学中“文”和“言”两个着力点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想法和思考。大家在组会上交流各自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区教研活动中一些兄弟校好的做法进行了交流研讨。语文组主管领导杜彦明书记也中肯地提出了线上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联系专家付华老师,根据组内老师的需求,邀请付华老师为语文组做了一模试题指导、想象文写作指导、文言文教学指导,老师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诸多困惑,都得到了付华老师的指导。老师们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升。姚芸和赵然两位组长也通过音频交流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差异,准备在后期就两个学段的文言文教学衔接等问题组织全组老师进行研讨。

10、初中组教研活动——付华老师指导.png

初中语文组与专家教研交流

11、语文教研组组会.jpg

语文组线上教研

一个月来,在校领导的统筹管理下,全组老师共同努力,我们守住了线上课堂这方阵地。阴霾终将过去,我们也与学生们一样,期盼重返校园的那一天的到来。今天的我们也开始思考,当我们又能重新走进明亮的教室教书育人的时候,将如何更好地依托网络平台,将教学课堂延伸到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开启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而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境。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势在必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时代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也将不负使命,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