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育宣传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 学生心育宣传

游戏的秘密

发布日期:2023-01-11 07:57:41.0

游戏的秘密

无法减少游戏时间?

休息时间完全专注游戏?

停止游戏时感到焦虑、易怒?

对以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你可能患上了“游戏成瘾”症~~

1.jpg

游戏成瘾是指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必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游戏?

1.开发者的策略

游戏的开发者会有意让他们的游戏尽可能地吸引玩家,他们会使用一些心理学技巧让你不断打开游戏从而达到目的。

(1)感受乐趣

同学们会通过玩游戏来愉悦自己,从而获得一段快乐的时光,也许是在碎片时间玩一会儿益智游戏打发时间,也许是和朋友组队玩游戏。总之,不论什么游戏都是为了让玩家获得乐趣而被制作的,否则没有人会愿意去玩。

精美的画面、良好的音效、多彩的颜色与不停出现的兴奋点,这些看似细节的部分也会刺激我们的大脑产生反应,从而被游戏牢牢抓住。

 2.png

(2)积极奖励

有一些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可以满足大脑对及时回报的渴望,而另一些任务则需要你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研究,然而所有游戏都采用了完成任务后给予道具或升级作为回报的积极奖励系统,这些积极奖励确保了你能够不断回到游戏之中,并逐渐沉迷。游戏中的积极奖励会刺激我们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的释放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这使我们无法停下玩游戏的话就成了一个问题。

 3.png

(3)不可预测的结果

当无法确定下一个行动是否会带来回报时,人们会表现出继续执行任务的强烈动机。开发者将积极奖励与“不可预测的结果”相结合,从而让你更持久的沉浸于游戏中。他们会给你一个积极奖励,但不让你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获得,促使你不断回到游戏中直到得到那个奖励。


2.从众心理

很多同学在“大家都在玩,那我也要玩”的心态驱使下自发加入游戏,也因为游戏与更多人的关系重新活跃起来,收获了社交关系上的满足。有时你下定决心想要戒除游戏,但你发现不到一周,甚至只是周末两天,你就跟不上周围人的话题了,这样的现象带来了社交、信息错漏的恐慌,因此无法做到完全戒除。

 4.jpg


3.填充现实缺失的“存在获得感”

有时候让你沉迷其中的或许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你自身内在的动机和需求,比如在游戏里可以获得的自主感(选择权和自主性)、胜任感(通过升级获得的动力和成就感)、归属感(寻求陪伴及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当你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这些部分的缺失或遭遇挫折时,你会更愿意通过网络游戏来弥补这些感觉。

5.png

减轻游戏沉迷如何做?

1.剥夺与强化

核心就是列出游戏之外其余两件令自己感到兴趣度最高的事情,如:看视频和吃零食。接下来尝试着第一周剥夺打游戏,第二周剥夺看视频,在第二周每一个不看视频的日子,第二天就奖励自己适度的打游戏,因此是间隔式的奖励自己。第三周剥夺吃零食,在第三周每一个不吃零食的日子,第二天奖励自己适度的看视频。之后依次重复。这样做主要就是帮助我们控制活动,而非完全不做,这样能够让多巴胺逐渐恢复平静水平。 

6.png

2.焦点转移

“远离”有相同问题的人,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和朋友的交流,而是寻找一些除了游戏之外的共同话题,增进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也可以尝试做一些让你愉悦却不会上瘾的活动。为缓解压力、疏导不良情绪,也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摄影,或者品尝美食等更为健康的方式。

7.png

3.创造奖赏回路

在沉迷游戏,出现“想要停下”的念头时,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先停1分钟”的“小目标”,再给自己如喝点饮料、发个“众人皆瘾我独醒”的炫耀式朋友圈等即时的奖励,不断重复,把“停下玩手机”设计成游戏,循序渐进,强化奖励。学会给自己创造奖赏回路,自然就能淡化“上瘾”。

减少沉迷的过程中会有起伏复发,我们只要知道自己已经进步,处在正确道路就能够营造奖赏,以此帮助自己逐渐减少沉迷行为。

8.jpg

大部分同学通过开学一个月的时间建立起了规则意识,并减少了游戏时间。但是临近假期,游戏时间很有可能随着假期的到来和自由时间的增多而增加。希望同学们假期可以通过一些户外的“游戏”或与家人的亲子“游戏”代替网络游戏,能够理性的使用手机,控制网络游戏的时长,适度的运用游戏调节自己,而非成为被游戏掌控的人。

【43中心理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