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育宣传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 学生心育宣传

用成长型思维看待考试

发布日期:2023-07-04 14:00:57.0

用成长型思维看待考试

考试结束了,你考的怎样呢?你对考试结果是否满意呢?考试成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怎样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有时候比考试得了多少分更重要。那么,怎样让分数变得有温度呢?你需要成长型思维帮你正确看待考试。

一、成长型思维的概念

成长型思维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提出的概念。她提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智商和能力基本是固定的,不会变化,也就是认为天赋比后天的努力重要;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却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相信,能力、智商与禀赋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即后天的努力比天赋更加重要。

1.jpg

二、怎样用成长型思维看待考试

1.捕捉考卷传达的信息

考后试卷分析其实是考试的一部分,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因此,考后试卷分析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但是,有些同学只盯着考试分数,对试卷分析不重视,或根本不会分析,致使考试的检验功能不发挥作用。这是很坏的习惯,因为不会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的人是不可能进步的。事实证明,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十分重视考后试卷分析,而且都有一套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2.jpg

分析试卷,找出丢分原因、拟定对策。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2.积极做好自我调整

带着“荣辱不惊”的平常心。平常心,就是既积极主动,要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从容,淡定,不为外界所扰所困。既有争当第一名的积极,也有跑在最后一个的“勇敢”,还要有做观众的淡定。把成绩高低看淡一些,眼光长远一些,正确面对成绩,分析得与失,坚定向前进。

3.png

带着“胸有成竹”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信心能支撑同学们渡过一道一道难关。心理学家认为,喜悦高兴情绪是内在信心由不稳定到稳定状态的过渡性表现。所以面对成绩,做好心理准备,百折不挠!没有信心,何谈成绩!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在不断跌撞中体味到生命的滋味,寻找到生命的方向。

4.jpg 

带着“百折不挠”的决心。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需要勇往直前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坚定无悔的精神。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对知识我们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需要认真地弄懂弄通,不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就很难把握知识的精髓。只有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经过一番深刻的学思践悟,才见思想之光、学习之美。

5.png

当你更关注努力而不是成绩,当你更关注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你的评价体系改变时,你会体会到没有所谓的失败,轻言放弃比失败更加不可接受。敢于挑战、敢于面对、敢于改变,你的思维习惯才会越来越趋近于成长型思维。

考试是一次总结,但远远不是终结。学习,是对生命的充实、对心灵的扩展,这种充实和扩展指向无限多的方向,绝不是仅靠几门课程的分数就能体现出来的。每个人的发展,短期看成绩,中期看兴趣,长期看格局。愿同学们能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带着成长型思维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6.jpg 

【43中心理咨询室】